2025年8月,A股市场连续多日成交额突破2万亿,两融余额也同步突破2万亿大关,这一现象瞬间点燃了投资者的热情 ,“牛市来了”的呼声不绝于耳。历史上,成交额与两融余额双破“2万亿”的情况并不多见,上一次出现还是在2015年的杠杆牛市期间,如今时隔十年再度上演,自然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回顾2015年,那是一轮由杠杆资金驱动的牛市。当时,场外配资盛行,投资者通过高杠杆大量借入资金投入股市,市场成交额急剧放大,两融余额也快速攀升。在赚钱效应的刺激下,大量散户跑步入场,市场情绪极度狂热,股票价格被快速推高。然而,这种过度依赖杠杆的牛市根基并不稳固,随着监管层对杠杆资金的清理,市场迅速转向,股价大幅下跌,许多投资者遭受了巨大损失。
再看当下,2025年这一轮市场行情与2015年有着本质的区别。从资金结构来看,居民储蓄与外资成为重要支撑力量。一方面,随着利率环境的变化和权益市场赚钱效应的显现,居民储蓄加速向权益市场迁移。2025年7月,住户存款减少1.11万亿元,而非银存款大增,A股新开户数达196万户,同比增长71% ,显示出居民对股市的热情高涨。另一方面,外资也在加速流入中国股票市场。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全球多头基金在7月单月净买入中国股票27亿美元,国际金融协会数据显示同期中国股市净流入超60亿美元,外资的持续流入体现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从市场驱动因素分析,2025年的市场是“基本面改善+流动性宽松”双轮驱动。经济基本面方面,国内经济持续复苏,企业盈利状况逐步改善,为股市上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流动性方面,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偏宽松,市场资金较为充裕,为股市提供了充足的弹药。而且,当前市场的杠杆使用更加理性,两融余额占市值比例更趋合理,市场波动率显著下降,2025年8月的两融交易占比约8.5%,远低于2015年峰值时期的15%以上 ,市场平均维持担保比例在7月以来一直维持在270%以上,处于较为安全的水平。
从投资者结构变化来看,与2015年散户主导的市场不同,本轮行情中“机构牛”特征逐渐显现。2025年6月以来,散户新增开户数相较年初科技行情和去年“9·24”行情增长偏缓,但机构新增开户数持续攀升至历史高位,基本恢复至2021年的高位水平。机构投资者更加注重基本面研究和长期投资,其投资行为相对更加理性,有助于市场的稳定运行。
然而,尽管市场出现了诸多积极信号,但就此判定牛市已经到来或许还为时尚早。从宏观环境来看,全球经济仍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等因素都可能对市场产生影响。从市场估值角度,部分板块经过快速上涨后,估值已经处于相对高位,存在一定的调整压力。此外,市场情绪虽然较为乐观,但如果后续经济数据或政策不及预期,市场情绪也可能出现逆转。
综合来看,2025年A股市场成交额与两融余额双破“2万亿”确实反映出市场的活跃度和资金的热情,市场生态也发生了积极的变革,与2015年相比更加健康和理性。但牛市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济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等多方面因素的持续支撑。投资者在面对市场的乐观情绪时,仍需保持理性和冷静,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宏观经济变化,做好资产配置,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