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美国空手而归,转头向中方索要好处,马科斯正为此付出代价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兴冲冲跑到华盛顿,想用“南海挑衅”当筹码换美国关税优惠,结果被特朗普当面泼了冷水。 美方只给关税降了1%,却要求菲律宾对美国商品全面开放零关税市场。 更扎心的是,特朗普直接警告他:“中美关系好得很,你别把中菲关系搞太僵! ”

马科斯回国后发表国情咨文,70分钟演讲对中国只字不提。 可菲律宾总统府转头就放话:“我们对华这么‘友好’,中方必须给回报! ”这种逻辑连自家媒体都看不下去,痛批政府“政绩平平还异想天开”。 而中国南部战区直接用行动回应,黄岩岛海域战备警巡的舰机轰鸣声,压过了菲方的索要叫嚣。

如今菲律宾正吞下亲美路线的苦果:本土工厂被美国倾销商品冲垮,芒果蕉农看着烂在码头的香蕉欲哭无泪,军方为55.8亿美元的美国军购单吵翻了天。 美国中程导弹对准了中国城市,但账单全要菲方自己扛。

马科斯访美前算盘打得响:用南海挑衅讨好美国,换关税减免和市场优待。 他带着高官团飞到华盛顿,甚至向特朗普暗示“菲律宾能在南海继续搞事”。 没想到特朗普当场拆台:“中美处得不错,你们别把关系弄糟。 ”最终美方只把对菲关税从20%降到19%,却要求菲律宾对美国商品永久开放零关税市场。 这种“1%换100%”的交易,让菲国会直呼“卖国条约”。

菲律宾为绑定美国付出的远不止经济代价。 2023年至今,马科斯政府向美军开放9个军事基地,其中3个基地直接对准台海和南海。 卡加延海军基地距离台湾仅400公里,巴拉望基地逼近中国美济礁200公里水域。 尽管马科斯嘴上说“不用于进攻”,美军侦察机和核潜艇早已常态化出入这些据点。

军事捆绑的账单贵得惊人。 菲军方耗资55.8亿美元采购美国F-16战机,还要自掏腰包在吕宋岛建美军弹药厂。 讽刺的是,美国一边教菲军操作中程导弹系统瞄准中国城市,一边要求菲律宾将国防预算暴增11%,这些钱最终全流回美国军火商口袋。

经济上,菲律宾正遭遇三重绞杀。 美国关税威胁让电子零部件出口悬于一线(占对美贸易40%),而中国市场的流失更致命。 2023年菲律宾香蕉对华出口暴跌30%,2025年双边贸易额再缩水18%。当初杜特尔特时期中国援建的50亿美元铁路项目,如今烂尾在荒草丛中。

本土企业被美国零关税商品冲得七零八落。 美国液化天然气以高于市场价40%的价格强塞给菲律宾,导致发电成本飙升15%;免税美国农产品挤垮吕宋岛稻农,有人“卖一车稻米倒贴半年化肥钱”。 工厂裁员潮从2024年底蔓延至今,仅半导体封装业就裁撤超2万个岗位。

7月12日南海仲裁案九周年,菲律宾导演了场尴尬闹剧。 菲海警船拉着记者闯黄岩岛,无线电里大喊“中国军舰离开菲专属区”。 结果中国电子侦察船全程静默,052D驱逐舰上反潜直升机突然升空,螺旋桨气流掀起的浪花直接泼进菲方船舱。 菲媒哀叹:“我们的船连声呐都没有,全靠美军给坐标,拿什么和中国拼? ”

国防部7月30日定性菲律宾为“麻烦制造者”,点明其非法侵占中国岛礁、勾结域外势力的老底。 外交部更直接警告:“拉域外势力撑腰只会自取其辱。 ”当天南部战区在黄岩岛海域展开实战化演练,歼击机挂弹出击的画面传遍菲媒头条。

菲律宾军方内部早已分裂。 退役空军少将波基斯怒斥政府“把军队当美国炮灰”,现役将领特立尼达却坚称“合作符合国家利益”。 更激烈的冲突藏在民间:杜特尔特家族掌控的棉兰老岛公开抵制亲美政策,达沃市民众举着“要中国投资,不要美国导弹”的横幅游行。

中期选举暴露了政治裂痕。 马科斯阵营在参议院选举中仅险胜6席,杜特尔特派系抢下5席。 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之女)带头逼宫:“优先解决贫困,而不是替美国搞地缘对抗! ”压力之下,马科斯被迫重启部分中资铁路项目,但中菲联合开发的南海油气井仍被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