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1月3日,孙中山先生自广州启程,途径香港、上海,绕行日本,最终抵达天津,而后继续北上,抵达了首都北京。
照片摄于日本途中。
镜头下,宋庆龄身披时尚的大衣,面容精致,气质高雅,难怪众口一词,将她视为宋氏三姐妹中颜值之冠!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在上海降临人世。
她的父亲宋嘉树,一位成就斐然的实业家,亦系我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密友。母亲倪桂珍同样对子女的教育与成长倾注了极大的关注与培养。
自1907年至1913年,宋庆龄远赴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市,在威斯里安女子大学深造,并成功取得了文学学士学位。在那段留学的岁月里,她听闻了辛亥革命胜利的喜讯,心中充满激昂,革命的火种便在那一刻在她的心中生根发芽。
1913年,宋庆龄踏上归国之路。彼时,担任孙中山秘书的正是她的姐姐宋蔼龄。随着宋霭龄筹备婚事,秘书一职随之空缺。
宋庆龄毫不犹豫地填补了这一空白,毅然踏上了与孙中山先生并肩作战的征程。
孙中山与宋庆龄之间相隔二十七载的岁数,起初,他们之间仅维持着一份单纯的长辈与晚辈之间的情谊。
宋庆龄曾向著名的美国记者斯诺透露:
“彼时,我对他并非怀有爱情,那是一种对英雄的崇高敬仰。”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愈发被孙中山那炽热的爱国之心和不懈的革命热情所打动。在爱国与革命的道路上,他们理念相通,彼此间被深深吸引。渐渐地,一种相互倾慕的深情在他们之间悄然滋生。
他们的爱情起初不被看好。
得知此事,宋嘉树顿时怒火中烧,立刻赶往孙中山处,一见面便毫不客气地痛斥起来:
“我把她托付给你,如今却见她落得如此境地,你这是如何对我?”
随即转身斥责宋庆龄:
“他年纪比你大得多,足以成为你的父亲,你为何对他情有独钟?再者,身为女孩,你总是口不离革命,你难道不清楚这其中的风险吗?”
……
即便是孙中山的身边人,也对这段恋情持保留态度,他们劝诫孙中山道:“宋庆龄小姐的年纪与您的子女相若,若是您执意与她结为连理,恐怕会对您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缩短您的寿命!”
孙中山淡然回应道:“无妨,只要能与宋庆龄小姐相守,即便是在婚后翌日便离世,亦无怨无悔。”
他们最终战胜了重重障碍,走到了一起,并逐渐赢得了众人的赞同。在这之后的十多年间,他们不仅是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伴侣,更是可以毫无保留信赖的战友。
宋庆龄与孙中山携手同行,共同见证了革命的起伏跌宕——既有辉煌的成功,也有沉痛的失败;既有国民政府的诞生,亦有政变的惊涛骇浪。她始终坚定地站在孙中山的身旁,不离不弃。
直至1925年三月的中旬,孙中山先生不幸因病情恶化而离世,彼时,宋庆龄正值三十二岁芳华。
孙中山先生辞世之后,国民政府面临一片混乱,宋庆龄独自一人秉持着革命的初衷,竭尽全力为国家贡献力量。
遗憾的是,屋漏偏逢连阴雨,不久之后,蒋介石竟窃取了革命初期的果实,宋庆龄亦遭受了蒋介石的背叛之痛。
蒋介石的策略则是,企图抹黑宋庆龄的声誉。
在那段时光里,围绕宋庆龄的流言蜚语时常弥漫,每当有男性与之亲近,不论其缘由如何,总会引发一连串的绯闻传闻。
在那个时代,仅凭散播谣言,便轻易地摧毁了一位才情出众、位居高位的女性形象。
起初,宋庆龄对这些流言蜚语并未放在心上。然而,蒋介石的步步紧逼使得宋庆龄无法再坐视不管,她毅然决然地选择公开发表声明,以反击蒋介石的指责。
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的辉煌胜利,首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盛大开幕,宋庆龄女士亦荣幸受邀参加。
毛主席亲自出迎宋庆龄,自此对她尊称为“国母”,此举更是向全国人民昭示了宋庆龄在中国革命中所扮演的举足轻重的角色。
此后,宋庆龄积极参与国务事务,展现出其独特的政治影响力与显著作用。她亲赴工厂、农村、街头巷尾、军队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对民众的劳动与生活状况倾注了深切关怀。
直至1981年5月29日,我国尊敬的宋庆龄女士因健康原因,在北京的寓所安详离世,享年八十八载。
致敬宋庆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