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凌晨,克什米尔高原的炮火撕破夜空,一场颠覆南亚军事平衡的战役正式打响。 巴基斯坦陆军亮出两张中国制造的“王牌”——VT-4主战坦克与SH-15卡车炮,仅用17分钟就摧毁印度前线70%的炮兵阵地,6架印军战机被凌空打爆,多个哨所化为焦土。
这场战役不仅是中系武器的实战首秀,暴露了印度“万国牌”军备的致命软肋:VT-4坦克在海拔4200米高原上9秒完成猎杀,而印军T-90A坦克还在手忙脚乱地装填弹药;SH-15卡车炮打完一轮齐射后3分钟撤离战场,印度炮兵却连目标坐标都没算清。当巴军士兵通过无人机回传画面,看着VT-4的穿甲弹在2200米外凿穿T-90A装甲时,全世界突然意识到:中国军工打造的“陆地双星”,正在用信息化战争规则改写南亚命运。
空战序幕:6:0的空中屠杀
2025年5月7日清晨5时12分,印度空军3架苏-30MKI战机试图穿越克什米尔实控线。 它们甚至没来得及开启雷达,就被巴军空警-500预警机锁定。 歼-10CE战机在200公里外发射霹雳-15空空导弹,6架印军战机接连化作火球坠毁在印度境内——从发现到歼灭,全程不到8分钟。 这场空战彻底瘫痪了印军的空中支援能力,为地面部队扫清障碍。
炮火洗地:80门SH-15的死亡交响曲
凌晨5时29分,巴军潜伏在山脊线的80门SH-15卡车炮同时扬起炮管。 这些搭载北斗卫星导航的155毫米巨兽,用三招让印军陷入绝望:
超视距狙杀:SH-15发射的GP-155B制导炮弹飞行53公里,误差不到2米。 首轮齐射直接端掉印军查谟地区的弹药库,爆炸火光映红半边天。
闪电战术:液压支撑系统1分钟完成战斗展开,15秒内3发炮弹出膛。 印军哨兵刚听到炮弹出膛声,阵地已陷入火海。 等印军K-9火炮手忙脚乱计算射击参数时,SH-15早以90公里时速转移至下一个伏击点。
高原统治力:在海拔5000米的缺氧环境,SH-15凭借66越野底盘如履平地。 而印度花重金引进的韩国K-9火炮,因发动机功率暴跌30%,沦为固定靶标。
钢铁碰撞:VT-4坦克的高原处刑秀
上午7时40分,印军第14装甲旅的T-90A坦克群终于出现在达坂地区。 它们迎面撞上早已埋伏的VT-4坦克分队,一场钢铁对决在海拔4200米打响:
9秒绝杀:VT-4车长周视镜锁定目标瞬间,火控系统自动解算射击参数。 9秒后,DTW-2穿甲弹以1980米/秒初速轰出,2200米外直接凿穿T-90A首上装甲。 印度车组至死都没搞清炮弹从何而来。
机动碾压:VT-4的1300马力发动机在稀薄空气中狂啸,以65公里时速横切印军侧翼。 T-90A驾驶员却因发动机过热报警,眼睁睁看着对方切断补给线。
生存奇迹:当印军“米兰-2T”反坦克导弹呼啸袭来,VT-4的GL-5主动防御系统瞬间拦截。 反应装甲硬扛破甲弹的镜头,被战场无人机全程记录。
体系绞杀:中国制造的战争机器
这场战役最让印军胆寒的并非单一武器,而是中系装备的无缝协同:
侦打一体链:翼龙-2无人机发现印军指挥所坐标,30秒后数据直传SH-15火控系统。 5分钟内,卫星制导炮弹精准灌顶摧毁目标。
全域防空网:红旗-9BE防空导弹在冲突中拦截6枚印军“布拉莫斯”巡航导弹。 S-400系统引以为傲的40N6E导弹,却在巴军电子干扰下偏离目标1.2公里。
战场透明化:ZDK-03预警机统合雷达、卫星和无人机数据,印军每个调动都实时显示在巴军指挥屏上。 一名被俘印军军官哀叹:“我们还在用铅笔标地图时,巴军炮弹已砸进指挥部”。
印度溃败:万国牌武器的坟场
战役结束后,印度国防部在残骸中看清了残酷真相:
T-90A的耻辱:俄制“接触-5”反应装甲被穿甲弹撕开脸盆大洞,手动装填机构卡死在半途,车舱内满是未发射的3BM59炮弹。
混乱的后勤:前线K-9火炮因韩国弹药与国产炮弹不兼容,射击被迫中断。 T-90A坦克更因等俄罗斯配件,维修拖延三周。
绝望的士兵:月薪仅260元人民币的印军步兵,面对VT-4坦克群直接挂起白旗。 战后清点显示,某个阵地32人中28人未发一弹便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