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国家成功挫败了“四人帮”的图谋,这四个人的主要成员随后受到了法律的审查。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行动中,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陈锡联同志,一直站在中央这一边。有一次,陈锡联和叶剑英谈话时明确表示:“军队将坚决服从中央命令,没有中央命令,任何人不得调动哪怕一个排的兵力。”
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陈锡联的支持起了关键作用。
多年以后,邓小平同志称赞陈锡联为人谦逊,没有私心,是一个在关键时刻可以信赖的真正共产党人。陈锡联和杨勇之间的故事,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陈锡联并没有与杨勇分开界限。
1967年,杨勇上将被一些坏人诬陷,很快就被撤掉了大部分职务。
1972年,杨勇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担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尽管杨勇已经开始工作了,但中央还没有给他恢复清白,所以那时候,不少人还是和他保持着一段距离。
杨勇非常感动,因为当时的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不仅没有对他保持距离,反而对他十分热情。
在沈阳军区工作的时候,陈锡联经常帮助杨勇。陈锡联还在多次军区会议上公开说,杨勇的指示就是他的指示,如果有谁敢对杨勇的指示提出疑问,他会严厉对待那个人。
在沈阳军区的那一年,他们俩的战友情谊变得更加深厚。
有一次,杨勇遇到了陈锡联,给他敬了个礼,还叫他司令员。陈锡联表情严肃,像是在“提醒”杨勇:“咱们是几十年一起打仗的战友,这样叫是不是有点太客气了?以后你就直接叫我老陈吧。”
杨勇也是个直性子,从那以后,除了正式场合,他总是叫陈锡联为“老陈”。
一年之后,杨勇被调往新疆军区担任司令员,与此同时,陈锡联则前往北京军区担任主要领导职务。
可以看得出来,中央非常信任陈锡联,所以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把他安排到了北京军区的重要岗位上,担任司令员。
陈锡联开始主持中央军委的工作了。
1975年,陈锡联担任了中央军委常委和政治局委员,同时还兼任了国务院副总理。
可以说,那时候的陈锡联已经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中央领导,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信任。
毛主席多次紧紧握住陈锡联的手,叮嘱他要出来担当重任。
毛主席对陈锡联非常信任。1976年2月,在周总理去世不久后,陈锡联在毛主席的推荐下,开始主持军委的工作。那时,陈锡联可以说是除毛主席外军队里的最高领导人。
毛主席为何会让陈锡联这样一位上将来主持军委的工作呢?要知道,在那个时候,还有很多元帅和大将都还健在。
那时,陈锡联正值壮年,精力充沛。这一年,他仅61岁,而大多数元帅和大将的年龄都超过了70岁。
陈锡联今年61岁,精力充沛,能够处理复杂的事务。
陈锡联对党的忠诚始终如一。
陈锡联是一位经历过许多考验的老同志,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那段特殊的时期,他对党的忠诚始终不变。
在那个特殊的十年里,陈锡联与四人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一次次面对政治压力,帮助了许多老同志。比如,他帮助杨勇同志的情况也是如此。
陈锡联是一位非常谦逊的共产党员,他在负责军委工作的时候,始终保持低调谨慎的态度。遇到重要事情,他总是第一时间向毛主席和叶剑英汇报。
在四人帮的阴谋被揭露后,陈锡联立刻提议让叶剑英同志来领导军委的工作。
第三,陈锡联打仗很有一套,在部队里很有威信。
在战争年代,陈锡联是大家都知道的名将。在解放战争时,他是“三陈”之一,和陈赓一样有名,还担任中野三个兵团的司令。
新中国成立后,陈锡联先后担任沈阳军区和北京军区的领导职务。可以说,他在军队里很有威望。
1975年,陈锡联担任军委常委。如果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凭借他的军事才能和军队的威望,他是完全可以稳住军队的。
陈锡联不仅军事才能出众,还深谙政治之道,是一位军事和政治都精通的全才。
陈锡联和邓小平一样,都是党内少数几位既担任过军委常委又担任过副总理的人物。
杨勇的妻子提醒他说话要留点分寸。
1975年,陈锡联虽然还没当大官,但在毛主席的心目中地位很高,是一位真正的中央领导人。论政治地位,陈锡联确实比杨勇高一些。
这天,陈锡联到新疆军区参观。
听说陈锡联要来军区检查工作,杨勇的妻子认真地说:“老杨,现在陈锡联同志的地位很高了,算是中央的重要领导了,你说话时要小心点,别再像以前那样叫他老陈了。”
杨勇微笑道:“你呀,还不了解老陈。他现在当上了中央领导又如何,他从来都不是那种摆架子的人。”
陈锡联到了新疆军区后,依然保持着平易近人的态度,私下里,杨勇依旧亲切地叫他“老陈”。那天,陈锡联和杨勇聊得很是热络,晚上还去了杨勇家吃饭。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杨勇在邓小平重新出山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976年底,因为一些政治原因,尽管“四人帮”的阻碍已经不存在了,但还是有很多人不希望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
杨勇听说这事后,借着养病的理由,从新疆军区去了南方疗养。
在南下的路上,杨勇会去探望一些老朋友。实际上,他在探望这些老朋友的同时,也在努力争取他们支持邓小平重新出山。
杨勇深知,为了开启新中国的崭新时代,邓小平必须尽快重新回到领导岗位。
杨勇到了广州后,去见了老战友、广州军区的司令员许世友。两人聊了一会儿,许世友的态度很明确,他和杨勇的想法一致,都支持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
邓小平最终复出,离不开杨勇和许世友等军区一把手的支持。
让人感到惋惜的是,杨勇虽然对党非常忠诚,而且那时他还很年轻,精力充沛,却在1983年就去世了,那年他才70岁。
陈锡联比老战友杨勇活得更久,1999年才去世。虽然他非常忠于党,没有个人的政治野心,但1980年时,他还是响应了中央的号召,把机会让给了更年轻的干部,选择了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