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飞送李云龙一个营的装备,阎锡山(阎长官)那边没动静,可不是因为他大方或者不知道,而是这里头的门道深了去了。
根本原因就一句:阎锡山是生意人,他算完账发现,为这事儿跟楚云飞翻脸,亏本!
具体看这几层算计:
楚云飞不是阎锡山的“马仔”,是合伙的“股东”:
楚云飞是中央军(蒋介石的嫡系),不是阎锡山的晋绥军。他只是暂时划归阎锡山指挥,合作抗日。人家根子在南京,饷械弹药主要是蒋介石发的。
这就好比,一个公司部门经理(楚云飞),把总公司(蒋介石)拨给他的部分资源,送给了隔壁公司一个哥们(李云龙)。他的直接领导(阎锡山)虽然不爽,但没法用自家公司的规矩去罚总公司的人,手伸不了那么长。真闹起来,楚云飞直接给蒋校长打个报告,阎锡山反而里外不是人。
送的装备是“战利品”,不是阎锡山家的库存:
楚云飞明说了,这装备是李家镇兵变,从钱伯钧那儿缴获的。这本来就是一桩“意外之财”。
在阎锡山看来,这东西本来就不是我的,是楚云飞自己动手抢回来的。他愿意送人,虽然肉疼,但总比这些东西原本落在叛军手里要强。相当于员工自己搞外快送人情,老板虽然没捞着,但也没损失本金。
李云龙这个“债主”,阎锡山惹不起也不想惹:
李云龙帮了天大的忙!他出手剿灭了钱伯钧的叛军,等于救了楚云飞,也帮阎锡山清理了门户,保住了晋绥军的脸面。这是天大的人情!
一个营的装备看着多,但比起地盘丢失、部队倒戈、整个晋绥军系统崩盘的风险,这点东西简直是小钱。阎锡山是政治老手,这点账算得门清。用这点装备还了李云龙的人情,堵了他的嘴,简直太划算了。 要是敢吭声要回来,以李云龙的脾气,下次再有事,八路可就看笑话了。
“抗日大局”是最好的挡箭牌:
表面上,楚云飞可以说:“为了联合抗日,援助友军,共同对敌!” 这口号政治正确,冠冕堂皇。阎锡山要是因为这个处罚楚云飞,就等于公开破坏抗日统一战线,这顶大帽子他可戴不起。
所以,他只能打碎牙往肚里咽,还得夸楚云飞一句:“云飞啊,做得对,要顾全大局嘛!”
阎锡山的“生存哲学”:和八路军保持微妙平衡:
阎锡山在山西,要应付三方:日本人、蒋介石的中央军、八路军。他的核心目的是保住自己的地盘和实力。
对八路军,他既防又拉。既怕八路军坐大,又需要八路军帮他牵制日本人和蒋介石。所以,他对李云龙这种愣头青,原则是 “不撕破脸,互相利用” 。送装备这事儿,正好可以拿来对蒋介石哭穷:“委座你看,八路军都穷得需要我们接济了,快多给我拨点饷械吧!”
总结
阎锡山不生气,是因为:
管不着: 楚云飞是蒋介石的人,动不得。
没亏本: 送的本来就是白捡的装备,还顺带还了天大的人情。
惹不起: 李云龙刚帮完忙,翻脸不认人?下次谁还帮你?
有借口: “抗日”大旗一竖,谁反对谁就是汉奸。
算计精: 用这点东西维持了和八路的表面和气,方便自己继续在夹缝里生存。
所以,这事儿在阎锡山眼里,就是一笔政治买卖。他虽然肉疼,但算完总账发现还是赚的,至少没亏。所以他只能假装没看见,心里骂一句“楚云飞你个败家子,李云龙你个活土匪”,然后该干嘛干嘛去了。这就是乱世中军阀政客的生存智慧——面子是虚的,里子(地盘和军队)才是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