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火急火燎,要把中国反炮兵雷达运回国,这款武器到底有多牛?

斯里兰卡丛林深处,政府军指挥官盯着屏幕突然大吼:"开火! "眨眼间,泰米尔猛虎组织藏匿的炮阵地炸成火海。这套锁定敌军坐标的中国雷达,如今让泰国陆军参谋们挤在齐齐哈尔仓库里,连夜签收装车拉回国。

泰国将军们围着刚卸货的迷彩方舱车转悠,这辆载着SLC-2E雷达的装备直接开进柬泰边境演习场。 电子地图上突然跳出五个闪烁红点——210公里外模拟来袭的火箭弹还在半空,坐标数据已传输到反击部队。 操作员嚼着口香糖敲键盘:"第七次全命中,比预定时间快9秒。 "

这门装在轮子上的黑科技大脑,肚子里塞着1024个砷化镓收发单元。 当敌军炮弹还在天上飞时,它的相控阵波束像千手观音同时抓取上百个目标。 隔壁帐篷里的美国顾问偷偷录像,他们的AN/TPQ-53还在吭哧吭哧旋转机械天线,这边已经生成三套打击方案。

巴基斯坦哨兵在克什米尔冰川地带裹着毛毯执勤,雷达屏上突然弹出一串绿色三角符号。"印度炮兵换阵地了。 "中士对照着十分钟前的热源分布图冷笑。 中国工程师给散热系统装了恒温自循环装置,在50度沙暴天和零下30度雪原都维持着0.2角秒的定位精度。

东南亚雨季的烂泥地里,缅甸政府军卡车陷进沼泽。 十几个士兵正发愁怎么拖出35吨的雷达车,上尉掀开控制台按下"应急模式"。 四组液压支腿顶起车身,轮胎自动放气增大抓地力。 当泰国陆军在验收报告写下"全地形适用"时,柬埔寨边境的AR2火箭炮群坐标正被实时标记在作战地图上。

军火商约翰逊在迪拜展会上攥着报价单发愣。德国眼镜蛇雷达要1900万美元,中国展台的同性能设备标价才7折。 更让他冒汗的是操作演示区:五个非洲军官经过半小时培训,正在用平板电脑指挥雷达切换防空模式。 孟加拉采购代表掏出计算器按得噼啪响——他们刚用三套SLC-2E的价格换到五套系统外加十年维护。

老挝的炎热带训练场上,迷彩网罩着的方舱里飘出冬阴功汤香味。 雷达兵把自动监控警报调成震动模式,靠在椅背打盹。 突然控制台蓝光狂闪,25公里外冒出的模拟迫击炮组坐标瞬间上传。 当越南军事观察员记录"反应耗时7.3秒"时,雷达站的热成像镜头正锁定他藏在树丛里的侦察队。

沙漠靶场的风速计显示每秒14米乱流,美国"复仇者"防空车接连射失靶机。沙特将军踱到中国设备区,看见显示屏牢牢套住靶标的红色方框。 相控阵波束穿透沙尘形成的百万像素级成像,让摇摆的无人机翅膀铆钉都看得分明。 次日王室账户划出7亿美元,停满雷达车的吉达港货轮挂着崭新北斗终端。

泰国陆军维修科长在验收单签完字,突然掏手机拍照发脸书。 照片里方舱角落铭牌刻着"2019-37批次",刮痕斑驳的固定栓显示这是斯里兰卡用过的退役装备。 配文写着:"比我们现役的美式雷达年轻十岁,性能翻倍。 "当天下午,国防部热线接到21个邻国武官咨询电话。

边境冲突演练进入高潮,红色攻击纵队刚射出首发炮弹,指挥部大屏瞬间铺满反击路线图。 参谋长抓起通话器喊出射击诸元时,炊事班刚把午餐饭盒搬进帐篷。 操作手册第3页用加粗字体印着:"五分钟战备转换,包含雷达自检与气象校准。 "

当欧洲军火代表还在推销需要三天组装的雷达基站,柬埔寨前线观察哨已经用改锥拆开中国设备的运输包装。 上等兵对照着图画版说明书,把十二组电缆插头按颜色接好。 开机自检的电子女声用高棉语播报:"就绪时间4分48秒",比厂家承诺还快12秒。

#热点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