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首日上午的比赛一,中国两位年轻选手吴宜泽和斯佳辉的表现,把大家关心的问题都摆到了台面上。不是输球让人失望,而是在重要场合暴露出来的短板,让人怎么也放心不下。
吴宜泽面对霍金斯那场,整个人像没入状态。远台失误多、母球控制跑偏,关键球更是拿不下。对比之下,霍金斯该进的球都稳稳打进,单杆破百、连续多杆超过五十分,一点机会都不给对方。全场算下来,吴宜泽的进攻成功率跟霍金斯比低了将近20%,几次应该上手时要么出杆拖泥带水,要么判断失误,眼看着好机会从指缝溜走。比分落后时他的情绪更被带跑,动作紧,思路乱,防守破绽越来越多。最后6比4输掉,原因绝不是对手有多强大,而是自己把能握住的机会一次次丢掉。这种局面,技术练得不扎实是但缺乏比赛章法和心理韧劲,是更难过的一道关。
斯佳辉和王信伯的对决,虽然目前5比4领先,过程却几乎让人屏住呼吸。第六局那个斯诺克,斯佳辉一解失手,明显带着情绪,出杆动作全变了形。其实这个时候最需要沉下心来理顺思路,他却像在和球台较劲,杆法开始走样。斯佳辉能扳平再反超,很大程度上是王信伯经验不够。就拿3比2那会儿,不该犹豫的反而慢半拍,关键球没顶住。要对手换成像霍金斯这样老辣的选手,根本不会给斯佳辉这么多调整情绪的机会。职业赛场没有侥幸,对手不会看你脸色,也不会等你冷静下来。
从这两场球里暴露出来的问题,归根结底技术和心理还都不够硬。平时训练里的准度、母球路线到了这种高强度比赛,瞬间掉了档。碰到落后就心慌,领先也不知道怎么稳住节奏。对手轻轻一变招,自己的计划立刻乱掉。尤其是心态问题,像吴宜泽落后就紧张,斯佳辉遇到挫折就赌气出杆,这些习惯如果不尽快克服,晋升顶级职业选手只能说路还远。
有不少人说,年轻球员成长就得交学费,有起伏很正常。但从职业体育的规则来说,犯错可以理解,可是老在同一个地方摔跤就不是成长而是原地踏步。顶级球员讲究的,是关键时刻稳得住气、抗得住压,不是靠情绪过球,靠赛场经验抹平技术的瑕疵。
比赛结束后,谁都能看出这届上海大师赛对中国新生代选手来说,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道槛。每一场球,都是自己和自己的较量。未来的路上,除了练好球技,更要把心态磨扎实点,这样在真正的大场面下才能不慌不乱,把握住每一次靠近胜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