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当时只是校长,为何打败了湖南军阀张敬尧

毛主席领导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行动并取得胜利,并非仅因其身份是校长,背后有多方面的重要因素。

张敬尧在湖南的统治极其残暴和反动。他纵兵抢劫、搜刮民脂民膏、摧残教育、镇压民众,使得湖南民不聊生,激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强烈不满。毛主席等领导的驱张运动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具有鲜明的正义性。这种正义的诉求让驱张运动得到了湖南各界民众的广泛支持,形成了强大的群众基础。例如,学生罢课、教员罢教、商人罢市等,各阶层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张敬尧的统治。

毛主席当时担任湖南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主事(相当于校长),他以学校为阵地,积极发动和组织学生参与驱张运动。通过宣传张敬尧的罪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使学生成为驱张运动的先锋力量。湖南学生联合会在驱张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组织了大规模的请愿、示威等活动。

除了学生,毛主席还积极联络湖南的教育界、工商界等社会各界人士,形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他带领驱张代表团分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行宣传,争取全国各界的声援和支持。这些努力让驱张运动成为了一场全社会参与的斗争,对张敬尧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和社会压力。

毛主席等通过创办《天问》等刊物,撰写文章揭露张敬尧的暴行,将张敬尧的种种劣迹公之于众,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同时,利用各种渠道向全国宣传驱张运动的正义性,争取全国舆论的支持,使张敬尧在全国范围内陷入孤立。

在驱张运动中,利用了张敬尧与其他军阀之间的矛盾。当时湘军将领赵恒惕与张敬尧存在利益冲突,毛主席等积极与湘军联系,促使湘军在军事上对张敬尧发动进攻。1920年6月,湘军在民众的支持下,顺利将张敬尧赶出湖南,驱张运动取得了最终胜利。

毛主席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坚定的斗争精神。他能够准确把握社会形势和人民的需求,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斗争策略。在驱张运动的整个过程中,他始终发挥着核心领导作用,带领广大群众不断推进斗争,最终实现了驱逐张敬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