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这艘昔日巨兽,原名“加里宁”号,最近可真是刷爆了眼球。几艘拖船吭哧吭哧地把它从船坞里拽出来,那架势,仿佛在宣告一个时代的回归。它沉默了整整28年,现在要奔赴白海,准备海上试航,你说这事儿稀奇不稀奇?
它这一露面,全球海军圈都炸锅了,尤其是咱们中国网友,那讨论得叫一个热火朝天。要知道,这艘船的升级计划,以前可没少被人吐槽是“骗经费”的幌子,它到底想干嘛,真是让人心里直犯嘀咕。
眼看着这艘苏联时期海上威慑的象征“起死回生”,大家伙儿心里那叫一个困惑啊。在全球海军力量格局变幻莫测的当下,它这一“复活”,究竟是“王者归来”的信号,还是仅仅为了维持大国“面子”的“面子工程”?这可真是个谜啊。
巨舰,等了二十八年
“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那可是苏联海军造舰的巅峰之作,生来就带着不一样的使命。当年苏联人想得清楚,要造一艘能带重型反舰导弹的大家伙,配合自家航母去跟美国航母掰手腕。这艘船,就是那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1983年它在船台建成,接着就顺利下水了。1986年正式下水后,很快就成了苏联海军的旗舰,那气势,简直就是海上霸主。紧锣密鼓地折腾了五年,到了1988年,它终于交付北海舰队,正式服役了。
可好景不长啊。1992年,苏联解体,俄罗斯海军一下子就傻眼了,没钱了!这艘巨舰的维护费那叫一个天文数字,国家根本扛不住。没办法,它只能停航,趴窝了。
大概2000年左右,这船又因为核反应堆出了毛病,彻底趴窝,被拖进了维修厂大修。到了1997年,它又被拖进造船厂等升级改造,这一等,就是漫长的十五年,改造计划那叫一个磨蹭,简直是龟速。
后来俄罗斯靠着卖石油,总算缓过劲儿来了,国内局势也慢慢好转。2012年,俄罗斯调整了战略方向,“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作为海军振兴的一个重要标志,终于被正式列入了升级改造计划。
一开始,计划说2018年它就能重新服役。结果呢?接下来的八年里,俄罗斯海军拿出了二十多份改造方案,都因为经费短缺和技术瓶颈,始终没法顺利实施。这船,就这么静静地躺在船坞里,盼着能有转机。
与此同时,现役的“彼得大帝”号也老了,而“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呢,进了船坞就跟消失了一样,迟迟不出来。这搞得俄罗斯海军的远洋作战力量青黄不接,简直是捉襟见肘。
正是在这种火烧眉毛的紧迫形势下,“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的改造工作才真正得到了重视,终于动真格的了。军舰主体周围开始搭起密密麻麻的脚手架,改造工程全面启动,那场面,真叫一个热火朝天。
2013年,俄罗斯政府正式拍板,要对“纳西莫夫海军上将”号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和现代化升级。最终,这艘巨舰耗费了十年时间,砸进去75亿美元,才算焕然一新,最近才得以出坞。真是烧钱啊!
跟它同类的另外两艘核动力巡洋舰,可就没它这么好命了。最后都因为实在没法维护,直接被拆解了,退出了历史舞台。唯独“纳希莫夫”号,硬是扛到了现在。你说它是不是有点“天选之舰”的意思?
纸面战力,能打几分?
单看改造方案,“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的战斗力确实让人流口水。改造后,它的排水量直接飙到了28000吨,比原来2.43万吨的满载排水量多了不少。这块头,真够唬人的。
这艘巨舰长252米,宽28.5米,能塞下780名作战人员。核动力,KN-3型压水反应堆,简直就是个永动机,续航能力几乎无限。据说核反应堆还换成了最新型号,续航能力更是杠杠的。
最高航速能达到31节,快得飞起。它有80个垂直发射单元,既能装远程巡航导弹,还能塞进先进的“锆石”高超音速导弹。原来的P-700“花岗岩”重型反舰导弹也被更猛的P-800高超音速导弹替代了,导弹数量更是增加到了80枚。
更厉害的是,这船还给舰载版S-400防空系统预留了96个发射单元,想装啥中近程防空导弹,那都随心所欲。防空系统也全面升级了,S-400远程防空系统加上“铠甲-M”近程防空系统,这配置,简直是武装到牙齿。
引入的垂直发射系统,能发射“口径”在内的各种巡航导弹。整艘军舰总计176具垂发装置,光看数量,这火力配置在全球范围内,那真是独一份,堪称“火力狂魔”。电子战系统、雷达系统、作战指挥系统,统统都现代化改造了一遍,舰体甚至还做了隐身设计。
然而,这看着强大的纸面实力背后,俄罗斯海军为了这艘巨舰,付出的代价可不是一般的高,而且还面临着一堆现实挑战。对大型军舰来说,吨位、内部结构和服役时间,这三样可是决定使用成本的关键因素,哪一项都省不了钱。
“锆石”高超音速导弹,之前在俄乌战场上昙花一现,但实际情况可不像外界吹得那么神。它根本不是真正的超燃冲压动力布局,性能大打折扣。而且,“锆石”和舰载版S-400防空系统,目前都还没完全成熟,离能打仗还差得远。
想让这艘巨舰随时出海执行任务,靠舰载S-400撑起远洋防空保护伞,同时用“锆石”精准打击敌方战略目标?这技术上几乎不可能,简直是超出俄罗斯现有技术水平的天方夜谭。
就算俄罗斯海军砸锅卖铁,不惜一切代价投入,最终得到的,也不过是一艘服役年限顶多20年、最多装80枚“锆石”高超音速导弹的战舰。在没有航母掩护的情况下,这船根本不具备独立远海作战能力。
光靠S-400防空系统,根本没法在广袤的远海撑起一张有效的防空网。想想之前的“莫斯科”号巡洋舰,战前还被吹得天花乱坠,说什么“三艘‘光荣’级巡洋舰能逼退三艘美国航母”。
结果呢?在实际作战中,“莫斯科”号被并不先进的亚音速“海王星”反舰导弹轻易击沉,那叫一个大跌眼镜。这艘“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核动力巡洋舰的复活,它背后隐藏的真相,或许也同样不容乐观,让人不禁捏把汗。
这笔买卖,划算吗?
“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那远超常规的排水量、复杂又难维护的核动力结构,再加上下水至今已经超过40年的高龄,这些都意味着它后续的维护费用,简直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高得吓人。这笔巨大的开销,对俄罗斯海军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负担。
综合来看成本、技术和预期收益,“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的改造项目,真的超出了俄罗斯现有实力的承受范围。如果把这些投入的资源拿去造22350型护卫舰,粗略估算一下,至少能造出四艘5000吨级的新锐战舰。
这些新型护卫舰在火力上,跟改造后的“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比,其实也差不了多少。但它们在灵活性和服役周期上,却有着明显的优势,更适应现代海战的需求。你说这买卖,到底划不划算?
055,谁更牛?
不少网友提出,跟咱们中国的055型驱逐舰比起来,复活的“纳西莫夫海军上将”号战斗力更强,甚至有人觉得它能“一打三”。他们依据的是导弹数量远超055大驱约三倍,认为火力压制能力更牛。
而且,它的排水量差不多是055型的两倍,这不就意味着能装更多武器,更抗揍,更能保持战斗力嘛。核动力还能支持长时间高速航行,在某些追逐战中,那可真是个巨大的优势。
然而,也有不少网友认为,就算它纸面性能再好,老旧的设计和庞大的体积,也是它甩不掉的缺点。055大驱在火力系统和雷达系统上,那可是有着压倒性优势的,设计也更现代化,尤其在体系化作战方面,远超“纳西莫夫海军上将”号。
现在战争模式都变了,光靠单一的火力或者体量优势,已经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了。体系化作战和智能化作战,才是现代海战的核心。所以,对这艘老旧巨舰砸下天价进行改造,它的战略合理性,真的让人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面子工程,它能去哪儿?
在这样的背景下,最现实可行的方案,或许就是让“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恢复个最基本的航行能力。就像“彼得大帝”号一样,服役后长期停在港口,一年也出不了几次海,当个吉祥物得了。
这样一来,它虽然没有实际作战能力,也无法真正投入实战,但至少能代替逐渐老化的“彼得大帝”号。它的存在,可以继续维持俄罗斯海军水面舰队在国际舞台上的“最后一丝颜面”,同时也能对内部士气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
从成本、技术和收益来看,这种做法对俄罗斯海军而言,无疑是更可行的。毕竟,现在的“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依然是全球唯一一艘核动力巡洋舰,这头衔,听着就唬人。
笔者以为
这艘核动力巡洋舰的“复活”,很可能就是它在当前复杂局势下,最有可能的归宿了。未来,“彼得大帝”号也计划不久后返回造船厂,接受类似的改装,看来这老家伙们,都得走这条路。
至于“纳西莫夫海军上将”号到底能不能真正超越055型驱逐舰,这事儿还得让时间来验证。不过,它的“复活”更多承载的,是那厚重的历史和“大国海军”的象征意义,而不是真能独当一面的“海上王者”。大家觉得呢?这艘船的未来,会是怎样?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