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铁、柬埔寨双反转!中国400亿投资黄了?背后藏着中美贸易战的暗战

7月底,巴基斯坦和美国签了个能源大单,要把国内俾路支省、信德省的石油交给美国开发;8月1日柬埔寨副首相孙占托公开提议,要把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给特朗普,说他"调停了柬泰冲突救了上万条命"。

这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几十年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一个是被中国连续多年列为最大贸易伙伴的"铁杆兄弟",怎么突然集体"撩"美国了?

先说巴基斯坦。网上流传个梗叫"中巴友谊靠巴基斯坦",意思是每次中国遇到事儿,巴基斯坦永远冲在最前面。 比如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巴基斯坦把国家战略储备的帐篷全捐了;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巴基斯坦总统亲自率团来华,飞机货舱里装的全是中国急需的医疗物资。

从1951年建交到现在,两国在能源、基建、反恐领域绑得死死的。 2015年中国提出"中巴经济走廊",直接砸了400多亿美元修公路、建电厂、搞产业园区,巴基斯坦的落后地区通电率从50%飙升到90%,光是瓜达尔港就让巴基斯坦多了个出海口。 去年(2024年)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访华时,还在联合声明里明确说:"热烈欢迎中国企业来巴基斯坦投资矿业、油气资源。 "

可谁能想到,半年不到,巴基斯坦就变卦了。 7月28日,巴基斯坦和美国签署了一份《能源与贸易合作框架协议》。 协议里写得明明白白:美国将主导开发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和信德省的油气构造区,特朗普还在记者会上得意地说:"巴基斯坦地下藏着巨大的石油储备,这是改变国家命运的机会。 "

光说石油还不够,关税上也给了大实惠。 协议里规定,美国对巴基斯坦输美商品的关税从原本威胁的29%直接砍到19%。 这是什么概念? 同样是被美国拿关税大棒吓唬的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关税是25%,越南是20%,巴基斯坦直接拿到"VIP价",比越南还低1个百分点。

更关键的是后续承诺。 特朗普说,美国接下来要扩大和巴基斯坦的双边贸易,还要往能源、基建领域投大钱,帮巴基斯坦从"能源进口国"变成"能源出口国"。 要知道,巴基斯坦这些年最头疼的就是能源短缺,全国每天电力缺口超过1000兆瓦,工厂经常被迫停工;外债更是高达1200亿美元(2024年数据),每年光还利息就要花掉GDP的4%。 美国这时候砸钱搞能源开发,简直像给他们递了根"救命稻草"。

巴基斯坦年初刚跟中国说欢迎投资油气资源,转头就跟美国签了开发协议。 咱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的油气项目怎么办? 比如2024年中石油刚中标巴基斯坦一个油田的开发权,合同都签了一半,现在巴方说要和美国公司"共同开发",这不是明摆着让中国企业当"备胎"吗?

柬埔寨的事儿,更让人摸不着头脑。 8月1日,柬埔寨副首相孙占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突然说:"特朗普总统为调停柬泰边境冲突作出了关键贡献,应该提名他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他还特意强调:"特朗普的斡旋避免了更大规模的伤亡,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

这话说得漂亮,但事实是啥样的? 柬泰边境冲突从今年5月开始,两国在争议地区部署了上万名士兵,差点擦枪走火。 后来为啥停火了? 真正起作用的是中国。 7月中旬,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专门飞到马来西亚吉隆坡,召集柬泰两国外长开了场闭门会议。 会上王毅直接"敲打"双方:"东南亚的事儿要东南亚人自己解决,域外势力少插手。 "结果第二天,柬泰就达成了停火协议,士兵们开始撤军。

美国在这事儿里干了啥? 就派了个国务院官员去马来西亚旁听了会议,全程没说一句话,连调解方案都是中国牵头拟的。 可柬埔寨偏要把功劳往特朗普身上推,这是为啥?

答案藏在柬埔寨和美国的贸易协议里。 7月底,柬埔寨和美国签了份《贸易与投资框架协议》,里面写着:美国把柬埔寨输美商品的关税从原本威胁的49%降到20%(差不多打了个四折)。 作为交换条件,柬埔寨得做几件事:一是开放农产品市场,承诺未来三年从美国采购15亿到30亿美元的农产品和工业设备;二是放宽美国牛肉的检疫标准,让美国牛肉能大量进入柬埔寨;三是开放数字支付市场,允许美国企业参与柬埔寨的移动支付业务;最狠的是第四条,严格审查柬埔寨销往美国的商品原产地,防止中国生产的商品借柬埔寨转口到美国。

这几条条件,条条扎在中国心口上。 柬埔寨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2024年中国从柬埔寨进口了价值28亿美元的芒果、大米;中国的纺织品、电子产品也大量通过柬埔寨转口到美国,每年这部分贸易额超过50亿美元。 现在柬埔寨要查"原产地",等于直接断了这条"灰色通道"。

那柬埔寨这么干,说白了还是怕美国的关税大棒。 柬埔寨的经济命脉是纺织业,全国有1000多家纺织厂,创造了60多万个就业岗位,而纺织业的原料(棉花、布料)80%从中国进口,产品却有40%卖到美国。 要是美国真把关税提到49%,柬埔寨纺织厂每出口一件衣服,就要多交一半的钱,很多小厂子直接就得倒闭,失业工人说不定会上街闹事。

现在美国给了个"甜枣",关税降到20%,柬埔寨赶紧就把"调停柬泰冲突"的功劳打包送给特朗普。 至于中国那边……孙占托在接受采访时还特意补了一句:"柬埔寨和美国的关系进入新阶段,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和中国的传统友谊。 "这话听着像安抚,可明眼人都知道,当"原产地审查"条款生效的那一刻,中柬的经贸合作已经被动了刀子。

说到这儿,你可能想问:巴基斯坦和柬埔寨为啥突然"变心"? 其实背后都是美国在搞鬼。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搞了个"关税铁拳"策略,对全世界加征关税,逼得其他国家要么妥协,要么挨打。 但光靠关税不够,还得给点"甜头"。比如巴基斯坦想要的能源投资,柬埔寨想要的关税优惠,再配上"国际事务背书"这种虚名(比如提名诺贝尔和平奖),双管齐下,总能撬动一些国家的立场。

那这两个国家真的要彻底和中国翻脸吗? 还真不一定。 巴基斯坦签了美国的能源协议,但中国投资的瓜达尔港还在建,中巴经济走廊的电厂还在发电,巴基斯坦每年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超过200亿美元(2024年数据),哪能说断就断? 柬埔寨虽然答应了美国查"原产地",但中国是柬埔寨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120亿美元,柬埔寨的芒果、大米90%都卖到中国,真要得罪中国,农民的果子烂在地里,工厂的机器停了工,他们比谁都急。

说白了,这些国家就是在"走钢丝",既想从美国那里捞点好处,又不敢彻底得罪中国。 可这种"两边占便宜"的日子能过多久? 巴基斯坦的石油开发项目要是真让美国公司主导,中国企业的技术、资金优势没了,以后再想合作就难了;柬埔寨要是真按美国要求严查"原产地",中国的商品绕开柬埔寨转口美国的路被堵死,柬埔寨的转口贸易收入也得少一大块。

现在最尴尬的是中国。 巴基斯坦和柬埔寨的动作,明摆着是在给美国递"投名状",可咱们又不能直接翻脸,毕竟"巴铁"的友谊是几十年攒下来的,中柬的合作关系到两国老百姓的饭碗。 只能一边盯着他们的后续动作,一边想办法把损失降到最低。

比如巴基斯坦这边,中国可以加大在农业、科技领域的投资,让他们知道和中国合作能赚更多钱;柬埔寨那边,咱们可以帮他们建更多的纺织产业园,提供更便宜的原材料,让他们觉得离开中国的原料,工厂根本转不起来。

说到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本质还是利益。 今天能为了美国的关税优惠"变心",明天也可能因为中国的更大实惠"回心转意"。 咱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变得更有吸引力。你有能源,我有技术;你要投资,我有市场;你想发展,我能帮你搞基建。 只要咱们的"蛋糕"越做越大,想"背刺"的国家自然会掂量掂量:到底是美国的短期好处实在,还是和中国的长期合作划算。

巴基斯坦和柬埔寨真的"背刺"中国了吗? 或许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这步棋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国际舞台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而中国的应对方式,从来都不是靠道德绑架,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发展,让每个国家都明白:和中国合作,才是最稳当的选择。#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