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安石的绝句概说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闲居十载的王安石惊闻新法尽废,眼看多年心血 毁于一旦,这位曾不惧天变人言的老人未能再燃斗志与病魔相抗,于当年四月与 世长辞,留下了“流芳秖须臾,我亦岂久长。新花与故吾, 已矣可两忘”的慨叹。 在政治上,新法施行曾为王安石招致无数的骂名。但政治污名未能掩盖其文学 上的辉煌成就,无论当时政敌,还是诗坛圣手,历代批评家对其诗名皆有称赞, 且在创作中规模其语意者亦代不乏人。如此, 在骂名与美名的交织中,王安石及 其诗作穿越历史长河,最终跻身文坛经典的行列。

作品经典化的过程,是优秀作品被发现的过程,作品本身的经典性是后人建 构经典的基础。王安石现存绝句 582 首,包括五言、七言及六言三种体裁,其中七言绝句 数量最多,共 507 首,六言绝句则仅存 3 首。王安石的绝句创作贯穿其一生,内 容丰富,涉及咏物、咏史、佛禅、题画等多个方面, 是王安石生活情况与心性品 格的真实写照,表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

身为锐意改革的政治家,王安石在绝句中熔铸了其经世志向。王安石晚年闲 居乡野,虽多寄情山水之作,但其经世之志亦时时显现。王安石身为士大 夫,虽已远离朝堂,但仍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抱有深切关怀。再者,王安石的咏史绝句议论精警,表现出其远见卓识。

邹自振指出:“王安石是一个有抱负、有见解、有才能、有学问、又有着自 己坚定意志和倔强性格的政治家,这就决定了他把诗歌创作与政治活动密切联系 起来。他退居金陵以前的诗作大都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而在他晚年的写景抒情、 咏物寄志的小诗中,仍然不能忘怀于自己的政治抱负。”综上,王安石的绝句创作,以其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及深厚的学问积累为养料,部分作品生动刻画出北 宋的政治生态及社会生活,表达出王安石积极进取、忧国忧民的经世之志, 同时 蕴含了其犀利透辟的高识远见,不仅是文学的创作,亦具有深广的政治内涵。

王安石送别绝句多佳作。王安石诗歌抒写真情,表现在其晚年的闲居诗中。王安石晚年绝句 多表达出闲澹自适的精神境界。以儒家君子观作为标准,超逸洒脱被认为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品格。王安石一 生正直磊落,其人品得到宋代士大夫的广泛认可,然其诗歌中却不止有高尚人格 的体现,亦有不被世人所认可的情感表达。熙宁 年间,王安石相遇神宗,实现了得君行道的理想。然经历种种风波, 相较于前期 的君臣相知,在变法后期神宗对王安石的信任大不如前,以致王安石经历两度罢 相的波折。王安石罢相后,在思考进退出处问题时的 纠结与不安,既希望坚持理想,改革时弊,又有对官场争斗的排斥,这正是其不 虚伪矫饰的真情流露。

在今天看来,一味强调超脱自适不免是对情感的一种压抑。诗歌中丰富的情 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理活动,共同刻画出王安石鲜活的个人形象。由是, 王安石《南浦》诗及《庚溪诗话》所评《偶书》诗, 一则借景言情,一则直抒胸 臆,均属诗人真情实感地表达,因而皆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从文体角度而言,绝句由四句组成,属近体诗的一种,故其创作首先需符合 近体诗的格律要求。其次, 体制短小又是绝句区别于其他诗体的突出特点。由于 受到字数限制,绝句创作“变化过多,势不可能,而平铺直叙,以工力见胜,或 以气概见胜,在绝句中亦是办不到的事 ”,故“必使其语短意长,而声又不促, 方为上乘 ”, 即绝句创作需在诗意含蓄与声音和谐方面特别留心。诗意含蓄, 要 求作者在情感表达中,既要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忌直白刻露,亦不 能用意过深,使诗意晦涩难解,或堆砌典实,无病呻吟。声音和谐,强调绝句的 音乐性特征。一般来说,圆美流转、余韵悠远的风格相较于佶屈聱牙的风格,在 绝句体裁中更符合读者对美的期待。

又五绝与七绝各有不同源流,五绝一般认为起自汉魏六朝的五言短古以及乐 府,七绝则源自乐府歌行。由于渊源不同,二者的审美风范也不尽相同。在诗歌风格方面,五言古诗的创作要求意脉浑成,强调情感的自然流露,忌雕刻工巧,故五言绝句亦以“体 皆委婉,而语皆悠圆,有天成之妙” 的作品为正体。五绝要求情感表达直而不野、中正平和, 抒写质朴悠远之思以陶 冶性情,而七绝的创作则要求以活泼奇警之句,出人意料之思为读者带来酣畅的 阅读体验。

就王安石绝句的艺术风格而论,其绝句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直白刻露之作, 后期绝句则表现出深婉含蓄的艺术风格。

王安石绝句的艺术风格前后期虽有差异,却并非完全割裂,亦表现出一致性。王安石绝句在诗意含蓄的方面,虽部分作品 在风格上有直白刻露的缺憾,但总体仍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另外,就王安石绝句的用韵及声调而言,王安石的绝句创作表现出“变体” 的特征。首先, 晚唐以后诗人作诗首句喜用邻韵,王安石绝句亦有此特征。宋明诗评家已注意到王安石绝句喜用仄声的特点,并加以肯定。从绝句的文体规范来看,王安石绝句抒情含蓄,取得了较高的成 就,其中尤以王安石晚年小诗最得诗评家青眼。在声律方面, 王安石绝句中确有部分不合格律的作品,但亦有质量上乘的创作。

关于唐宋诗之争,钱钟书先生的总结比较平允中肯,为当今大多数学者所接 受。从唐宋诗之争的角度出发,王安石绝句是一个兼容唐音与宋调的集合。首先, 王安石的绝句善用典、好议论, 且注重诗歌形式技巧的锻炼,鲜明地表现出宋诗 特质。莫砺锋教授将王安石诗与宋诗代表作家苏轼、黄庭坚的创作对比,认为“作 为宋诗的主要特征之一的生新工巧的艺术倾向在王诗中有很突出的体现”。

王安石绝句中存在唐音与宋调之别,既反映在不同时间段的创作中,亦体现 在不同的诗歌体裁中。大体来说,王安石率直刻露的诗风突出表现在两种体裁的诗歌中:其一是“表达政治见解或反映朝政国事的诗”,其二为咏史诗。

综上,王安石绝句在思想与文学艺术两方面均表现出较高的成就。思想方面, 身为改革者,王安石关怀民生,锐意进取;身为学者,王安石深研经史,博览群 书;身为士人,王安石在思考进退出处之际,既有豁达之情,亦有惶恐不安之感, 在体验人生离合之时,常有悲欢之叹。以上丰富而真实的情感皆淋漓尽致地体现 在其绝句创作中,赋予文字以思想的光辉,带来惊心动魄的情感力量。艺术形式 方面,王安石绝句表现出多种艺术风格,既有符合五七言绝句创作规范的名篇, 亦有匠心独运的“变体”佳作,既表现出含蓄深婉的“近唐”风格,又为“宋调” 的开创做出卓越贡献。

当然,王安石的绝句创作并非完美无缺,如部分诗作有出韵或失对的失误。 但不可否认,王安石绝句中的优秀之作兼备思想价值与文学价值。总体而言王安 石“是北宋诗坛上成就最高的少数几位诗人之一”,其绝句创作在艺术上达到了 相当高的造诣,堪称诗坛典范。

上一篇:“终战”不是终战,日本要改历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