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沉迷网游,家长呼吁监管,堵还是疏更有效

远离网络游戏,还孩子一片净土。您支持关闭网络游戏吗?

这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有人说,网络游戏是新时代的精神鸦片,又一代人因此“废掉”;有人说,那不是游戏的问题,是你的问题。就像鱼塘里撒网,捞出来的只有鱼,不可能意外捕获恐龙。面对青少年沉迷网游愈演愈烈的现实,网络游戏到底该不该关停?每当这话题被按下播放键,社会上立刻炸出两派人马,你方唱罢我登场,吵得天花板都快掉下来了。

数据是无情的。据2025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国内未成年网民已接近两亿,其中六成多每周在线超十小时——这还仅仅是平均数据,精英玩家只在流量高峰现身,凌晨三点该上床睡觉的孩子,却在峡谷、和平精英、原神大陆里开红黑大决战。更不幸的是,近几年因沉迷网游导致学业荒废、辍学或视力问题的案例激增,2024年的辍学率比2019年飙高了近五成。近视背后的真凶——除了基因、照明灯、不写作业,还得加一个小小的屏幕和那句“再打一把就睡”。

当然,游戏商没闲着。2024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收入高达2940亿,连猪肉都没这利润香。虽然面向未成年人只占不足一成,却也有近三百亿的蛋糕。国家不是没管,2021年开始新规上阵,要求未成年人一周只准在规定时段上线,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少孩子手握租来的大号,连夜偷渡游戏世界,技术封锁被“刺客型玩家”轻松绕过。调查显示,还真有四成未成年用户靠“租号借号”轻松突破封印。你看,法规如铁,青少年心机如丝。

父母怎么办?一边刷短视频,一边哀嚎孩子被网游夺走。于是,多地家长抱团“反网游”,社交平台相关话题点击量高达8.3亿。绝大多数家长呼吁收紧网游监管,把孩子从虚拟泥潭里掏出来。可教师们却提示:“一刀切”不现实——堵不如疏、限制不如疏导。毕竟,禁止只是外力,真正的自律必须从孩子自主里生长。

我必须泼一桶冷水:关闭网络游戏,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不是卧龙凤雏的数据互搏,也不是“清除一切精神垃圾”的革命行动。你真的以为关闭了网易腾讯,孩子就去读诗做操?别做梦了。没网游,就刷短视频、冲浪直播、看八卦。新的娱乐形式会如虫卵从互联网缝隙爬出来,“禁止论”只能赢得一时安静,治标不治本。

问题根本在哪?网络游戏只是孩子生活的出口——一个压力释放、社交维系甚至获得成就感的虚拟空间。与其一味喊打,不如看看为何“现实世界”不再对孩子有吸引力。是功课太重?兴趣太窄?还是人与人之间缺少交流?别怪游戏太好玩,现实太无趣才是真问题的症结。如果有谁能把学校和家庭变成“更好玩的游戏”,网游自然降温,“成瘾”这事恐怕也会慢慢好转。

所以,我们真要做的,是建一套“铁三角”:技术防沉迷、家庭引导、学校参与。技术是底线,把最小的漏洞堵死;家长要多陪伴、多交流,把孩子从屏幕前带到生活里来;学校要正确教育,善用游戏作为奖惩和成长的工具。合力为青少年打造健康生态,比“一刀切”式关停游戏更见成效。世界没那么简单,一根网线拆不散一代人,但也无法凭一纸关停令,给孩子们创造真正的净土。“净土”不是掐死所有诱惑,而是帮孩子在利弊之间练就自律,让他们学会怎样在无尽欲望的世界里安放心灵。

最后,别演戏,也别唱高调。网络游戏是这个时代的问题,但不是时代的全部。我们要反思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孩子为什么会“逃进”游戏。给他们好的现实生活,比上百道网瘾检测题、无数套防沉迷系统更重要。正视现实,理性管理,适度引导。走极端易,求平衡难。真正还孩子一片净土,说到底,是父母和社会该有的责任心与真本事。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