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上调本喜事,四川方案却让退休老人满心失落!

养老金上调的锣鼓敲得震天响,四川方案却给退休老人泼了盆冷水。

四川省2025年养老金调整方案终于揭开面纱,可这瓢冷水泼得人措手不及。定额调整22元?比去年缩水5元!工龄挂钩部分拦腰斩?80岁高龄补贴从50元暴跌到27元?六类艰苦地区补贴从65元惨跌到33元?这哪是调整,简直是“跳水大赛”!

今年四川养老金方案如同被拧紧的水龙头,五个关键指标同步缩水,退休人员钱袋子明显“瘪”了下去。

定额调整部分,所有退休人员每月统一增加22元。相比2024年的27元,减少了5元。这5块钱看似不起眼,却是低收入群体的“保命钱”——买斤猪肉、坐几趟公交都指望着它。

挂钩调整部分更令人心凉。工龄挂钩采用分段计价:15年及以下部分每年加0.4元,超过15年的部分每年加0.8元。去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0.5元和1.6元,长工龄段单价直接腰斩!缴费30年的老师傅,仅工龄挂钩部分就比去年少拿24元。

养老金水平挂钩比例从0.9%降到0.6%。每月领5000元的退休人员,这部分收入直接缩水15元。工龄又长、养老金又高的群体,双重打击下损失最为惨重。

高龄倾斜调整标准今年遭遇“滑铁卢”。70-79岁老人每月增加12元,比去年25元缩水13元;80-89岁群体从50元暴跌至27元;90岁以上老人更惨,从80元骤降到41元。80岁老人的高龄补贴连半斤牛肉都买不起了。

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同样“受伤”严重。六类地区补贴标准从65元猛跌至33元,五类地区从45元降到23元。这些老人年轻时奉献青春,晚年补贴却遭“膝斩”。一位阿坝州退休教师感叹:“高原教书三十年,如今补贴不够买盒降压药。”

更残酷的是,三类补贴可叠加享受的政策没变。同时符合高龄、艰苦地区、军转干部条件的老人,去年能拿上百元倾斜补贴,今年只剩零头。

工龄长的退休人员首当其冲。工龄挂钩部分断崖式下跌,让“长缴多得”成了空话。35年工龄的老工人,仅这部分就比去年少拿24元。他们年轻时多交的养老保险,如今回报率大打折扣。

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遭腰斩。80-89岁群体补贴从50元暴跌到27元,90岁以上从80元骤降到41元。这些最需要关爱的群体,反而成了最大输家。成都刘大爷抹着眼泪:“去年补贴够买条鱼改善生活,今年只能买斤豆腐。”

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雪上加霜。六类地区补贴从65元跌到33元,五类地区从45元降到23元。这些地区物价本就偏高,补贴缩水让老人生活更加艰难。

具体怎么算?公式很简单:定额+工龄挂钩+养老金挂钩+倾斜补贴。

举个例子:张师傅68岁,工龄32年,养老金3800元,在非艰苦地区退休。

若是71岁、工龄40年、养老金3000元的三类艰苦地区老人:

7月31日前,四川全省退休人员将收到这次调整的补发金额,包括1-7月的差额。钱虽不多,但聊胜于无。

那个在甘孜高原教了30年书的李老师,今年高龄加艰苦地区补贴只剩44元,不及去年一半。他苦笑着用冻红的手算了又算:“这钱连给孙子买本辅导书都不够。”

养老金调整本是暖心事,四川方案却像数九寒天——表面阳光灿烂,实际冷得刺骨。工龄长的、年纪大的、住得偏的,三类人群的养老本被削得最狠。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当“长缴多得”变成“长缴少得”,年轻时多交的养老保险,还值得吗?

(本文由头条号原创首发,素材来源:四川省人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