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新华社直接发社论,点名国民党残余势力逃到台湾也没用,全中国必须统一,不然没完。毛主席当时就把台湾问题摆在第一位,比海南和西藏还重要,直接表明态度:这事儿必须解决。
他在西柏坡跟苏联代表米高扬见面时,就直说台湾比西藏难搞多了,因为有海峡隔着,地理上就是个大坎。1956年9月底,毛主席接见印尼总统苏加诺,又提到台湾未来只有两条路:一条通北京,一条通华盛顿。他觉得走华盛顿那条路根本行不通,台湾迟早得回归祖国。这话放到现在看,太准了,台湾问题到现在还跟美国扯不清。
毛主席还说过,这事儿可能马上就能办,也可能拖个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全看时机咋样。他不是随便说说,而是真懂国内外形势,判断得很深。他老强调,干大事得做好最坏打算,同时争取最好结果。这思路帮中国躲了不少坑。
为啥说解放台湾这么难?台湾海峡宽130到220公里,水深平均60米,靠近台湾西海岸的地方水才不到20米,大船容易卡住。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季风季节,风速能超20米每秒,海面浪高得吓人,登陆时间就那么几个月。台湾岛上适合大规模登陆的地方少得可怜,滩头后面全是礁石和陡坡,装备上岸费老劲了。东海岸又是山地,更没法搞。
国民党在岛上还修了导弹基地,部署雄风和鱼叉导弹,射程好几百公里,连航母都能威胁。岛上坑道、碉堡、地雷到处都是,地下工事还能抗轰炸。城市作战更头疼,台湾78%的人住城市,台北高雄这种地方楼密街窄,打巷战敌我混一块,得一间屋一间屋地清,代价大得不行。后勤线也脆弱,真开打,海峡一封锁,运输船面对导弹和潜艇,国际通道还可能被堵。
美国从1950年开始就派第七舰队进海峡,直接成了大麻烦。朝鲜战争一爆发,美军封锁,解放军原计划直接搁浅。美国搞“以台制华”,拉上日本、澳大利亚、印度一块围堵。2025年法国国家战略报告还提到中国军力扩张,盯着台海安全。日本也改机场港口,准备冲突,直接说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西方舆论老把两岸的事儿炒成中国威胁,各种施压。美国推印太战略,空间挤得更紧。
联合国2758号决议早就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但美国有时候故意曲解,批评中国压台湾国际参与。2025年4月,美国在安理会还重申决议没提台湾主权,说台湾该参与多边论坛。这操作让统一更复杂。真打起来,可能还得面对制裁,中国经济得转内循环。台湾是全球半导体大头,产业链一断,中国高科技也得受影响。台商在大陆投了不少钱,两岸贸易额巨大,但这也是双刃剑,真断了,两边都亏。
岛内社会问题也不小,分裂势力搞“去中国化”教育,改教材,割裂文化认同。民调显示,18到29岁的年轻人里,超70%支持维持现状,支持统一的不到10%,还有30%多倾向独立。历史原因加上教育误导,部分台湾人对大陆有偏见,不认自己是中国人。这心理上的坎,比军事上的还难过。
毛主席早就看透这些难处,1949年他就把台湾问题列为三大难点:海峡天堑、美国干预、蒋介石撑着。1949年6月到1950年6月,他花一年时间筹划,交给第三野战军,粟裕指挥,部队集结福建,专门训练登陆。可美国第七舰队一插手,计划只能推迟。
毛主席还借鉴1945年七大的经验,那时候他列了十七条困难,从外国骂到内部意见不一、天灾经济难,全摆出来,提醒大家别光看好的,得准备应对。说完困难,又讲八条光明面:吃亏了也能赢,这儿不行那儿补,跑了人还有新人,经济难就靠自己。这思路定了路线,为胜利铺路,也指导了统一策略。
后来他调整想法,1958年8月23日下令炮击金门,44天发了近48万发炮弹,试探美蒋反应。六十年代推“一纲四目”政策:纲是台湾回归祖国,四目是外交归中央,其他军政大权、人事安排归台湾,国民党军队保留,美军撤出。七十年代中美缓和,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主席谈笑间强调台湾是中国内政,美方承诺撤军,但一直拖着。毛主席身体不行了,1976年9月9日去世,享年82岁,遗体放纪念堂,全国哀悼。他一生都在推统一,提醒后人,时机一到就得干。
台湾问题拖到现在,解放军近年演习越来越多,战机绕岛,舰艇巡航,实力摆在那。2025年台湾汉光演习动员创历史新高,连超市都纳入持久战部署,强化自防。岛内民意大多想维持现状,不统不独。两岸交流断了,但统一是民族大愿。毛主席的话像灯,照着路:难是难,但时机来了,必须果断出手。统一不是空话,是亿万中国人对家园完整的盼头,得靠实力和民心,一步步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