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游戏也太上头了吧!"马峥盯着桌游《刺桐港湾》的棋盘直拍大腿,他已经连续玩了三个小时还没过瘾。这款由13个孩子捣鼓出来的泉州主题桌游,愣是把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盛况变成了让人欲罢不能的烧脑游戏。
那帮小设计师可真是有两把刷子。去年寒假,这群平均年龄才12岁的娃娃兵从全国各地杀到泉州,跟着研学导师陈子强在古城里上蹿下跳。白天钻庙宇逛码头,晚上就窝在客栈里捣鼓桌游设计。来自晋江的苏家姐妹花说:"以前觉得开元寺就是烧香的地方,现在才知道连块砖头都能讲出故事。"
这帮孩子把泉州玩出了新花样。他们设计的《刺桐港湾》让玩家化身宋代海商,要在泉州港和世界各地做生意。游戏里藏着不少彩蛋——市舶司的关税政策、蕃坊里的异国商人、甚至天后宫祈福的细节都被还原得明明白白。有个叫谢毅诚的小家伙为了考证历史细节,愣是把《泉州府志》翻成了皱巴巴的咸菜干。
要说这游戏的精髓,全在那套"精打细算"的玩法里。玩家得像真正的闽南商人那样,算计每条航线的油水,还得防着别人截胡。张忆菡边玩边感慨:"这哪是游戏啊,分明是闽商特训营!"最绝的是获胜条件——不仅要赚钱,还得把自家文化在泉州传播开,活脱脱就是宋元时期"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微缩版。
其实泉州早就被游戏设计师盯上了。华侨大学那帮学生去年就整出个《趣游华园》,把校园做成了大富翁地图。更早还有《扬帆起航》飞行棋,让玩家顺着海丝航线满世界跑。最接地气的要数陈申晟做的《呷好料》,四类闽南吃货在棋盘上抢肉粽争土笋冻,玩着玩着都能闻见美食街的香味。
陈子强带着孩子们研学时可没少闹笑话。有回在蟳埔村调研,有个娃盯着蚵壳厭看了半天,突然蹦出来句:"这些贝壳该不会是古代的海鲜包装吧?"把带路的阿婆笑得直不起腰。正是这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最后都变成了游戏里的金点子。高绰蕾设计的贸易规则最初被同伴吐槽太复杂,后来大家发现这丫头是把晋江鞋都老板们的生意经给数字化了。
这款桌游在A4美术馆展出时,观众们看得啧啧称奇。谁能想到那些精美的卡牌插画,是孩子们用AI工具捣鼓出来的?首批产品三天就卖断了货,乐得小设计师们见牙不见眼。有个成都来的玩家买了游戏还不算完,非要打飞的来泉州实地打卡,说要看看游戏里的二十二个世遗点到底长啥样。
创作过程比游戏本身更精彩。孩子们为了平衡游戏机制吵得面红耳赤,又因为攻克难题抱成一团。苏鸣夏说最难忘的是深夜赶工时,大伙儿蹲在客栈走廊分吃面线糊的滋味。这些00后可能说不清什么是"文化输出",但他们把泉州的多元包容都缝进了游戏基因里——就像宋元时期那样,让不同文明在棋盘上自然交融。
现在这款桌游成了泉州文旅的新宠。玩过的人都说,比起正儿八经听讲解,在游戏里被"虐"过的地方记得特别牢。有个北京来的桌游发烧友玩完直奔清净寺,站在门廊下突然惊呼:"这不就是游戏里大食商人的老家嘛!"你看,最好的文化传播从来不是说教,而是让人笑着笑着就记住了。
蟳埔村的簪花阿婆们听说这事直乐:"现在的孩子真会玩,我们梳个头都能变成游戏关卡。"或许这就是泉州最神奇的地方——连十二岁的娃娃都能在这里找到创作的灵感和勇气。就像陈子强说的,在这座城里走着走着,每个人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