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华北大地笼罩在秋日的肃杀中。晋察冀边区北岳区易水河畔的狼牙山地区,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上演。日寇调集二千五百余人的精锐部队,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我八路军某团发起猛烈围攻,妄图一举歼灭这支抗日劲旅。
面对敌众我寡的严峻形势,我军指挥员果断决定:以一个班的兵力据守险要,阻击敌寇,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安全转移。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落在了马保林、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等七名战士肩上。他们迅速占领了狼牙山棋盘陀的制高点,构筑简易工事,准备迎击来犯之敌。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日寇的炮火就铺天盖地而来。炮弹呼啸着落在阵地上,炸起阵阵烟尘。战士们紧握钢枪,沉着应战。炮击过后,数百名日军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嚎叫着向山上冲来。"打!"随着班长马保林一声令下,七支步枪同时喷出愤怒的火舌。冲在最前面的敌人应声倒地,后面的敌人慌忙卧倒还击。战斗从清晨持续到中午,战士们已经打退了敌人四次冲锋。弹药越来越少,干粮早已吃完,嘴唇干裂得渗出血丝。葛振林的大腿被弹片划开一道口子,鲜血浸透了裤管,但他仍然坚持战斗。胡德林的右臂中弹,就用左手投掷手榴弹。敌人的第五次冲锋又被打退了,但阵地上只剩下五名战士——马保林、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和宋学义。下午三时许,敌人调来了重机枪和迫击炮,对山头进行疯狂扫射和轰炸。战士们利用岩石作掩护,继续顽强抵抗。子弹打光了,就用手榴弹;手榴弹扔完了,就用石头砸。最后时刻,五名战士站在悬崖边上,面对着步步逼近的敌人。马保林高声说道:"同志们,我们决不当俘虏!"其他四人齐声响应:"我们是光荣的八路军,八路军是不当俘虏的!"在夕阳的余晖中,五名勇士相继纵身跳下悬崖。马保林、胡德林、胡福才三位壮士壮烈牺牲,葛振林和宋学义被半山腰的树枝挂住,虽身受重伤却奇迹生还。当地老乡发现他们时,两人已经奄奄一息。经过精心救治,两位英雄终于康复,重新回到了抗日的队伍中。
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很快传遍晋察冀边区,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亲自签署通令,授予马保林、胡德林、胡福才"模范荣誉战士"称号,追认他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授予葛振林、宋学义"勇敢顽强"奖章。当地百姓自发在棋盘陀修建了"三烈士纪念塔",永远铭记这五位民族英雄。这场战斗虽然规模不大,但意义非凡。五壮士以区区数人之力,牵制数十倍于己的敌人达十小时之久,为主力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八路军战士"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的革命气节,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敌精神。正如后来发现的马保林日记所写:"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属于祖国,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我们随时准备献出一切。"历史不会忘记,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正是千千万万像狼牙山五壮士这样的普通战士,用鲜血和生命筑起了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他们的英雄壮举,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上,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勇向前。今天,当我们漫步在和平的阳光下,更应当铭记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传承先烈们用生命铸就的伟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