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2025中国大学排名榜单近日揭晓,广西高等教育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广西大学以全国第120名的成绩蝉联区内榜首,广西师范大学(154名)、桂林理工大学(159名)分列第二第三梯队。医科类院校表现亮眼,广西医科大学(180名)、桂林医学院(342名)持续夯实医学教育优势。北部湾大学(363名)作为沿海地区新兴院校,在海洋学科建设上取得突破。艺术类院校中,广西艺术学院(290名)保持艺术人才培养传统优势,桂林旅游学院(475名)则在文旅融合赛道上蓄势待发。多所应用型高校崭露头角,形成覆盖理工、财经、师范等领域的办学矩阵。
作为广西唯一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广西大学在产学研融合方面成果斐然。该校重点打造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蔗、木薯等特色作物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中国-东盟"区域合作框架下,建立东盟研究院等7个智库平台,近三年承担国际合作项目经费突破3亿元。依托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优势学科,与玉柴集团、上汽通用五菱共建20余个校企联合实验室,培养出大批智能制造领域创新人才。
广西科技大学虽位列全国314名,但其在工科领域的深耕值得关注。作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构建了覆盖机械、汽车、土建等完整工科体系。柳州作为工业重镇的地域优势赋能该校发展,与柳工集团、东风柳汽等龙头企业合作开发"厂中校"教学模式,实现学生毕业设计课题100%源自企业真实项目。今年新获批的智能车辆产业学院,正在探索"项目制学习+工程师认证"的新型培养体系。
桂林旅游学院作为国家旅游局重点建设高校,立足"文旅+"战略培育专业特色。该校建立的智慧文旅实验室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阳朔山水等景点,创新导游实训模式。酒店管理专业引入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课程体系,学生连续五年在全国服务技能大赛摘金。在非遗传承领域,与三江侗族自治县共建侗族大歌传习基地,培养既能掌握现代旅游管理技术,又深谙本土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这份彰显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成效的榜单,为考生提供了多维度的择校参考。从学术研究型大学到应用技术型院校,广西高校正在形成层次分明、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随着"十四五"教育规划的深入推进,各校正以差异化发展路径助力壮乡振兴,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输送高质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