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亿订单落地,23家概念股净利翻倍,业绩狂欢背后究竟是真繁荣还是泡沫?

人形机器人行业正上演一场“业绩狂欢”!

截至2025年8月6日,至少23家A股概念股中报利润翻倍,龙头南方精工净利润暴涨357倍,从微利跃升至2.5亿元;

瑞芯微净利5.4亿,AI芯片订单排到第四季度;松延动力单月交付105台人形机器人,创行业新纪录。

订单如潮水般涌来:优必选拿下9051万元工业机器人采购大单,宇树科技与智元机器人“分食”1.24亿元代工项目,两个月内行业合同额突破3亿元。

技术也在加速突破,特斯拉Optimus二代关节电机量产成本骤降35%,智元机器人开源“灵渠OS”系统,打破“专机专用”局限。

但狂欢背后暗藏隐忧:14家高增长企业利润不足5000万,麦迪科技等公司机器人业务占比低于5%,业绩全靠副业支撑。

这场从实验室冲向工厂的产业革命,究竟是真繁荣还是泡沫?

资本涌入与股价狂飙

2025年8月6日开盘,人形机器人板块直线拉升。

中大力德强势涨停,豪森智能、长盛轴承跟涨超15%,资金扎堆涌入减速器、传感器概念股。

三天前,五洲新春、日盈电子等7只个股集体封板,单日板块涨幅突破5%。

资本躁动源于订单的集中爆发。

企查查数据显示,宇树科技年内中标68个项目,超2024年全年总和;优必选新增16个订单,单笔最高金额达9051万元。

松延动力创始人姜哲源透露,公司7月交付105台人形机器人,创月度新高,且意向订单突破2000台,60%来自教育教具和商业演出领域。

表演导览仍是主力战场

人形机器人被寄予“替代人工”的厚望,但当前落地场景仍显初级。

智元机器人中标中国移动1.24亿元项目,产品将用于运营商营业厅的接待讲解;优必选9051万元订单的采购方是汽车公司觅亿科技,机器人主要承担展馆导览任务。

业内对此路径选择普遍认同。

国家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指出:“新技术推广必然从高关注度、低门槛场景切入。

当年飞机发明后也是先做表演,再投入实用。”

美的蓝橙实验室副主任奚伟补充,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需分三步推进:先攻智能制造,再拓展商用服务,最后进入家庭场景。

硬件成本骤降35%

成本高企曾是行业最大痛点,如今核心部件国产化正打破僵局。

中大力德量产的20kg级谐波减速器,单台成本比外资品牌低35%,已供货小米、宇树机器人。

南方精工突破行星滚柱丝杠技术空白,RV减速机轴承市占率达30%,直接推动其净利润从百万级跃升至2.5亿元。

轻量化成为关键突破口。

特斯拉Optimus二代采用钛合金骨架,重量减轻40%;双林股份研发的行星滚柱丝杠进入送样阶段,祥源新材的电子皮肤材料通过客户测试。

智元机器人更开源“灵渠OS”系统,首次实现硬件-算法-应用闭环,让人形机器人跨场景适配成为可能。

龙头与“伪概念”的生死局

真正的赢家已浮出水面。

瑞芯微凭借RK3588芯片垄断边缘算力市场,AI芯片订单排至Q4,上半年净利5.4亿元;

天奇股份机器人业务营收占比达45%,为特斯拉Cybertruck产线提供搬运系统。

但部分企业的高增长暗藏水分。

麦迪科技净利润2500万元,机器人业务占比不足5%,收入主要依赖辅助生殖;

华达科技的机器人结构件尚处研发阶段,1.97亿元利润全靠汽车零部件支撑。

隐秘的“卖铲人”

当整机厂争夺订单时,上游供应商正闷声发财。

金田股份的电磁线应用于特斯拉Optimus空心杯电机,上半年净利暴涨225%;瑞可达成为Optimus二代连接器主供,中报利润1.7亿元。

松延动力量产破百台的背后,是产业链的全面成熟。

长盈精密的人形机器人精密组件开始量产;裕太微的以太网芯片适配运动控制模块;昊志机电纳米级空气轴承已供货特斯拉,大幅降低运行噪音。

双大会引爆行业热度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率先预热,展出3000余项前沿技术,优必选WalkerX、宇树Unitree等新品引发关注。

更重磅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定档8月8日-12日,官方披露将首发超100款机器人新品,人形整机企业数量创历史之最。

地方政府补贴进一步刺激需求。

深圳对采购人形机器人企业给予30%购置补贴,上海提供三年免租厂房。

在政策与资本的双重助推下,这个曾被视为“科幻概念”的产业,正扎进现实土壤。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