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这次砸向了印度——25%的惩罚性关税外加“额外费用”,只因莫迪政府拒绝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

被特朗普卡脖子,印度宣布继续购买俄油,中方也对普京送上定心丸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这次砸向了印度——25%的惩罚性关税外加“额外费用”,只因莫迪政府拒绝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 然而,印度转身就用行动打脸美国:两名印度高级官员匿名向《纽约时报》放话,“长期石油合同无法一夕终止”,俄油贸易照旧进行。 更微妙的是,就在同一天,中俄“海上联合-2025”军演高调启动,中国舰艇编队直赴符拉迪沃斯托克,普京收到了一份来自东方的战略定心丸。

莫迪硬刚特朗普:俄油是印度的“生命线”

当特朗普在7月30日发出关税威胁时,他或许以为印度会像过去一样妥协。 但24小时内,印度政府匿名官员通过美媒反击:“从未要求企业减少俄油进口”,并强调俄印长期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 数据揭露了印度的底气:俄油已占印度进口总量的40%,日均进口量从2022年1月的6.8万桶飙升至215万桶,取代中东成为印度最大供油方。

对莫迪而言,这不仅是能源安全,更是经济命脉。 俄油折扣价低至70美元/桶(国际油价约120美元),为印度省下巨额外汇;其炼化设施和运输网络也已全面适配俄油体系,短期切换供应商等于自毁工业链条。 一名印度分析师直言:“发展中国家有权获取廉价能源”——这句话在非洲和拉美国家中引发共鸣,无形中为印度赢得了“全球南方”代言人的道德制高点。

军火捆绑能源:俄罗斯的双重筹码

特朗普低估了印俄关系的韧性。 印度空军70%装备、陆军60%武器依赖俄罗斯供应,从T-90坦克到S-400防空系统,俄制武器已深度嵌入印度国防体系。 当美国以《以制裁法反击美国敌人法案》(CAATSA)威胁制裁时,印度反加速推进卢比-卢布贸易机制,甚至让俄资背景企业继续在印运营。

更深层的博弈在于:印度将俄油贸易转化为地缘政治盾牌。 欧盟对俄油禁运后,印度成为俄油转口精炼产品的枢纽,这些产品最终销往欧洲,让印度既赚差价又规避政治风险。 这种“经济靠俄、技术靠美”的二元战略,被新德里智库称为“莫迪式生存主义”——用市场行为包装战略自主,用不结盟传统回击价值观绑架。

中俄送定心丸:联合军演与“去美元化”协议

就在特朗普对印度发难的同一周,中俄用两场行动巩固了战略协作:

尤为关键的是,俄罗斯在联合声明中重申“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方则支持俄方“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这种相互背书,让两国在西方围堵中构筑了意识形态防火墙。

关税战反噬美国:盟友倒戈与通胀噩梦

特朗普的关税武器正在自爆:

更讽刺的是,美国军工巨头沦为最大输家。 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精准管制,使F-35战机87%的稀土供应链断裂,生产线几近瘫痪。 而印度对俄油的坚持,直接削弱了美国“切断俄战争资金来源”的战略目标——俄油出口超50%流向中印,白宫的制裁大棒如同打在棉花上。

三重绞杀下的全球秩序重组

这场博弈暴露了美国霸权工具箱的陈旧:

当印度油轮继续驶向俄罗斯港口、中俄军舰在日本海演练反潜作战时,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已沦为一场尴尬的独角戏。 而历史终将证明:用19世纪保护主义对抗21世纪相互依存的世界,注定是徒劳的挣扎。